国网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作为今年年内首条获批建设的特高压线路,我国特高压交流建设的实质推进至此已释放出明确信号。
国家电网公司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近日正式获得发改委批复,并进入项目建设阶段。作为今年年内首条获批建设的特高压线路,我国特高压交流建设的实质推进至此已释放出明确信号。
4月底,李克强总理在新一届国家能源委首次会议上,对发展特高压表明了态度,强调要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今年要按规划开工建设一批采用特高压和常规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降耗增效。
5月15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发展特高压输电,优化电力布局”议题展开交流。相关部委、电网企业代表,以及反对交流特高压的一些专家都出席了此次座谈会。在这次激烈的讨论中,与会人员基本达成了共识:中国需要远距离输电。5月16日,列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12条重点输电通道,其中包括国家电网的“四交四直”特高压线路,得到国家能源局的正式批复,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专家分析,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中国该不该建特高压的争论已持续了十年之久,但国家电网公司一直在坚持并终于破局。接下来,国网特高压将谨慎推进。
1.1万亿投资雄心
“按照国家电网发展规划,到2020年,国家电网将建成‘五纵五横’特高压交流工程和27回特高压直流工程,跨区输电能力达4.5亿千瓦,总投资1.1万亿元。”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兼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能源战略及规划研究领域首席专家白建华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另据其表示, 今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建设规划方面已加快了进程,规划的“六交四直”10条特高压、计划投资达3815亿元的项目力争在年内核准开工,力争溪洛渡-浙西直流工程在今年上半年投运,以及浙北-福州交流工程在年底投运。
目前,作为今年首条建设的特高压线路:淮南-南京-上海的交流特高压(北环线)开工在即。
4月28日,继四川锦屏至苏州的锦苏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投运之后,“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福州变电站1000千伏构架正式起吊安装。这标志着该站建设全面进入攻坚阶段。该站是我国第三个特高压交流工程,预计2015年3月建成投运。
1000千伏淮上线特高压线路工程是国家电网系统首个省级电网公司属地化现场建设管理的特高压工程,目前江苏境内的线路已勘查完毕,3座新建变电站范围内的障碍物迁移工作已结束,具备了进场施工条件。
国家电网公司向《企业观察报》记者证实,公司诸多特高压项目均在稳步推进。目前已建成“两交三直”特高压工程有:晋东南-荆门、淮南-浙北-上海交流,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哈密-郑州直流;在建“一交一直”特高压工程有:浙北-福州交流、溪洛渡-浙西直流;获得路条的特高压工程“三交三直”有:锡盟-南京、雅安-武汉、淮南-南京-上海交流,宁东-浙江、酒泉-湖南、准东-华东直流。
这些项目的投资从哪里来呢?据介绍,国家电网公司一方面采用银行贷款、企业发行债券等多种金融手段融资,另一方面也正在研究一些领域引入社会资本等举措,扩大融资渠道和来源。
特高压建设“万事俱备”
国家电网积极推动特高压的建设,在环境、经济以及技术等方方面面都有其理由,并且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论证与试验。
国家电网公司认为,交流特高压输电能力强、可平衡区域电力资源、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发展特高压电网投入产出率高,综合经济性好,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是构建中长期电网网架的最优方案。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也曾在媒体撰文阐明这一观点: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实现能源从以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为辅,向以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的战略转型。
对此,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吴钟瑚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国网在充分论证特高压建设的必要性、安全性、经济性基础上,对发展特高压的规模、布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对能源基地的开发外送、中东部地区受电空间、电力流向和规模等重大问题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特高压电网的规划方案。
据悉,“十一五”以来,国网联合国内多家知名研究机构,对国内经济、能源、环境、运输等领域相关重大问题,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工作,为“十二五”电网规划编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前,国网组织了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13家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和相关省区科研设计单位,对我国能源基地开发及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深化研究。形成包括总报告及各专题研究共41册报告。随后,按照国家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国网组织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等有关研究机构对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相关课题进行了研究,初步形成包括战略、规划、运行、政策等专题在内的10册系列报告,并受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委托,组织有关科研设计单位对涉及国家能源基地发展战略、电力开发输送等重大课题进行研究,相继完成国家确定的所有大型能源基地输电系统规划设计。
如今,国网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十二五”电网专项规划工作总体部署,成立了“十二五”电网规划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工作组等专门工作机构,组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能源研究院、27个省级电力公司等单位参加,对电力需求、电源结构及布局、电力流规模、国家电网构建方案、特高压电网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证。白建华对《企业观察报》记者说:“国网采用与500千伏电网等多种网架构建方案对比论证的方法,不仅仅从企业投资、财务回报角度开展经济性论证,更重要的是从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论证特高压电网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综合效益和价值。”
据介绍,特高压电网“一头连着西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一头连着东中部雾霾治理”,建成后可将西部和北部地区风电的开发利用能力由8800万千瓦大幅提高到2亿千瓦以上。每年可向东中部地区送电1.87万亿千瓦时,减少东中部地区电煤消耗8.5亿吨、二氧化硫排放430万吨,东中部地区2020年PM2.5污染比2010年可降低28%左右。同时,累计增加西部投资1.45万亿元、就业岗位66万个、年税收680亿元。
此外,特高压交流的单位输电能力投资只有500千伏的3/4,单位容量走廊宽度只有500千伏的1/3至1/2。晋东南-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如果采用500千伏输电方案,投资将从102亿元提高到137亿元,投资增加33%,每年增加输电损耗6亿元左右。“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建成后,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可以大幅提高,取得显著的水火互济、系统备用和调峰等综合效益,可减少新增装机3000万千瓦,每年可减少弃水电量370亿千瓦时、弃风电量1000亿千瓦时。
国网底气
“发展特高压之初就有人认为我国的特高压搞不成、不可行。但事实证明,我国不仅在短短十年内建成投运了‘两交三直’特高压工程,主要设备实现了国产化,而且技术水平已走在世界前列。”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兼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能源战略及规划研究领域首席专家白建华如是说。
我国特高压的发展的确一直伴随着反对声。反对者们认为,特高压在建设发展中不能很好地解决诸如绝缘配合、防雷研究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在技术、装备等方面存在风险。
“安全性”这一点是反对人士最后也无论如何都无法抛弃的阵地。假设说“三华联网”其中任何一环出了问题,不仅是华北、华中,连华东地区都将陷入一片混沌当中。以往美国大停电、印度大停电的创伤不能不让人警醒。
对此,国家电网显得颇具底气。白建华表示,国家电网公司在发展特高压的全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没有丝毫松懈。自2004年提出发展特高压以来,国家电网把安全要求落实到规划、设计、科研、试验、设备、建设、运行各个环节,解决涉及安全的各种问题,尤其是高度重视电网规划的安全性论证,在依托中国电科院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建立了超过11000个母线、35000条支路,涵盖接入220千伏及以上大型水、火、核、风等各类发电机组和变电站的数据平台。此外,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历时几年先后开展了10万多个故障仿真模拟计算,从短路电流、静态安全性、暂态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性比较,并提出国家电网2020年目标网架推荐方案。
据了解,在关键技术领域,国家电网开展了近200项特高压关键技术研究,其中16项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在过电压及绝缘配合、无功电压控制、线路和变电站设计、防雷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技术成果。在基础理论领域,大电网安全控制的基础理论研究、暂态分析方法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国家电网提出了国际领先的大电网“三道防线”理论,自主开发并投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和防御系统。在实验体系方面,建成特高压“四基地”、“两中心”,形成目前世界上最完备的特高压试验研究体系,综合试验条件、能力和水平世界领先,取得一大批原创性的试验成果。在标准制定方面,国网形成了特高压国家标准36项、行业标准53项、企业标准143项。我国提出的特高压交流电压成为国际标准。
截至目前,特高压交、直流示范工程已经分别安全运行超过5年和3年半,经受了雷电、大风、高温、严寒、雨雪冰冻等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以及各种运行方式、不同故障的严格考验,安全运行。
白建华认为,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联结华北、华中电网,装机规模5.5亿千瓦,跨区输电能力从原来500千伏联网的50多万千瓦提高到目前的500多万千瓦,联网系统长达5年多的安全运行,充分验证了特高压交流联网的安全性。正是由于国网对安全问题的严之又严、精益求精、慎之又慎,才确保了特高压“两交三直”工程的成功建设和安全运行。特高压设备是可靠的,系统是安全的。
据悉,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巴西美丽山水电站外送亦采用了国网特高压技术。
|